01
2022-06
上海&景德镇又有猝死发生,AED普及还需加强!
01
2022-06
AED除颤时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综合篇④)
01
2022-06
广州AED又救一人!
4月18日20时许,一名约40来岁的男乘客在广州南站地铁站突发心脏骤停并晕倒失去意识,车站工作人员随即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紧急救援,最终使乘客转危为安。​18日20:16,广州南站地铁工作人员梁俊杰在7号线列车附近,突然听到旁边有乘客惊声呼救,立即循声跑上前查看,只见一名男乘客晕倒在地,一旁的妻女惊慌之余大声向周围求助。只见男乘客唇色惨白,已无意识,呼吸微弱,梁俊杰立即上报站内车控室请求支援。车控室迅速致电120,并开启车站广播寻找医护人员。下班路过的另一名地铁员工李莉见状也加入救助行列。“这应该是心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抢救!”两名员工立即对男乘客实施心肺复苏,但乘客依然是呼吸微弱且无意识,现场陪同的妻子反馈其丈夫“心脏不好”。此时,站内其他人员携带药箱和AED设备赶到现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见男乘客依然无意识,车站工作人员决定使用AED对乘客进行体外除颤。经过体外除颤后,工作人员按照AED提示,继续交替为乘客进行胸外按压。“先生,先生,您能听到我们说话吗?能听到就眨一下眼睛……”工作人员一边为乘客进行胸外按压,一边按照提示呼唤乘客,并不时观察乘客的呼吸情况。​经过轮流实施胸外按压,20:22,乘客恢复心跳和呼吸,并开始恢复意识。至此,在场众人才稍微松了一口气。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后,车站员工使用轮椅协助救护人员将乘客送上救护车前往医院救治。当晚21:24,乘客的妻子通过手机短信联系地铁员工,告知其先生已经顺利到达医院,正准备手术事宜,目前一切正常。4月19日凌晨,乘客妻子通过微信告知手术顺利完成,并再次向广州地铁员工表达谢意。“他真的是福大命大,能遇上你们,如果不是在地铁站,真不敢想象!”​今年以来AED在公共场所已多次救人:3月18日,在深圳志愿者杜艳丽先后对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在120救护车赶到后,患者被120运送到医院进一步抢救,挽救了一条生命。同一天,在温州一中学生在操场心脏骤停老师与急救人员一起运用AED进行除颤,随后该学生恢复自主心律,120到达后将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在这几起急救事件中,AED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幸广州地铁实现了AED全线覆盖,所以在发生此类突发情况时,发病乘客才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生命才得以延续。
01
2022-06
AED除颤时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使用篇②)
AED作为“救命神器”在急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家对AED的了解不足,并且AED的低使用频率,造成大家在使用AED、维护保养方面有部分误区,为了避免大家在抢救需要除颤时手忙脚乱,我将分四期分别为大家讲解AED在使用时、维护时、发生故障时,该如何解决。Q1、CPR时能除颤吗?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指出: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理由:尽管有很多研究对比了在电击前先进行特定时长的胸部按压,和AED就绪后尽快给予电击两种情况,但患者预后没有出现差别。在安放AED电极片的同时应实施心肺复苏,直到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Q2、病人输氧时能除颤吗?A:对戴输氧管的病人进行除颤治疗时,应妥善安置输氧管,不要将之安放在电极片或电极板附近,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在妥善安置输氧管,确保氧气勿外泄情况下,是可以除颤的。Q3、输液时可以进行除颤吗?原则上不允许。尤其是输液钢针,但在紧急情况下,比如病人生命垂危,建立了CVC、PICC、留置针的静脉的通道,是需要除颤的,仅仅依靠基本的CPR,也难以消除VF或者使心律恢复至可灌注状态。Q4、除颤时可以进行其它检查吗?当除颤监护仪与病人连接时,不可以进行任何功能性检查,以免病人受到意外电击。Q5、除颤时心电导联线需要拔吗?需要拔,除非自带除颤保护导联的除颤仪。Q6.对溺水病人如何除颤?溺水病人浑身是水,故在抢救时需要将其移到干燥地面上,清洁除颤部位,保持除颤部位干燥,然后再进行除颤。Q7、病人带有起搏器时能除颤吗?能。但对植有起搏器的病人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对起搏器造成损害,建议病人在治疗后对起搏器进行检查。Q8、除颤的适应症有几种?电除颤的适应症主要有: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QRS波波幅增宽与T波不能区分,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法鉴别R波。早发现早治疗,除颤对室颤的治疗效果最好。不同步电复律适用于恶性心律失常,不伴QRS波的无心动周期患者。电除颤电流冲击心脏治疗,心室纤颤最有效的方法,第一选择双相波150~200焦,第二个,建议以后选择的能量不少于第一个。
01
2022-06
AED除颤时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使用篇①)
AED作为“救命神器”在急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家对AED的了解不足,并且AED的低使用频率,造成大家在使用AED、维护保养方面有部分误区,为了避免大家在抢救需要除颤时手忙脚乱,我将分四期分别为大家讲解AED在使用时、维护时、发生故障时,该如何解决。使用篇①Q1、AED使用是否安全?是否会出现误电击的情况?A:AED是非常安全的医疗设备,当将AED电极片贴在患者相应位置时,AED会自动侦测患者心律,并给出建议电击或者不建议电击的提示,当设备提示不建议电击时,即使操作人员误触碰了放电按键,AED也不会对患者放电。Q2、AED是否会触电伤害到施救者?A:在使用AED的时候,AED会两次提示远离病人,第一次是分析心律的时候,第二次是设备充电之后。AED会对患者的特定区域放电,在特定区域内会有较大的电流通过,因此放电时要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即使是某些部位的接触并不一定会因为触电而带来较大的伤害。Q3、AED对儿童使用是否安全?A:体重在25kg以下儿童同样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因为儿童的阻抗和大人完全不同,因此请选择儿童模式。部分AED有儿童能量切换键,可通过一键切换的形式切换至儿童的能量模式;部分AED有儿童能量锁,可以解锁儿童能量模式;大部分AED需要通过更换儿童电极片的方式来操作实现儿童能量模式。(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品牌只标配一副成人电极片)如果没有儿童电极片,也没有能量切换键,可以暂时用成人电极片应急,但对患者心肌会有较大的损伤。Q4、使用AED除颤后,患者恢复反应和呼吸,是否要将AED电极片摘除?A:患者在进行除颤后极有可能恢复反应和呼吸,但患者的心脏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AED每2分钟左右会重新分析患者心律,并给出建议点击或者不建议电击的指示。在专业人员抵达现场之前,请不要擅自移除患者身上的电极片,不要擅自关闭AED电源。Q5、使用了AED,是否还需要心肺复苏?A:会有人误以为只要有了AED就万事大全了,其实不然。AED在院外心脏骤停的施救中,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不容忽视。没有AED仅有心肺复苏,患者被救治的概率很低,但仅有AED,没有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会影响救治效果,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延长患者室颤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最主要的是,患者未必一次除颤就可以恢复正常心律,因为AED和心肺复苏要交替进行,缺一不可。Q6、心肺复苏时,是否会压断患者肋骨?压断肋骨后是否还要继续?A:心腹复苏时因为需要较大力气才能达到按压质量,因此,压断肋骨的情况是会发生的。但是两弊相权取其轻,压断肋骨也要继续按压,否则患者就会死亡。同时,很多压断肋骨的情况出现是因为施救者按压的位置出现偏差,如果位置正确,会大大降低压断肋骨的情况出现。通常压断肋骨的行为只会造成外伤,并不会危及生命。
01
2022-06
单向波AED和双向波AED有什么不同?
01什么是单向波?单相波是单极发送电流(即直流电)。目前AED在使用的单向波绝大多数属于单相衰减正弦(MonophasicDampedSine,MDS)波形。单向波的波形是半个正弦波,电脉冲强度是逐渐衰减的。02什么是双向波?双相波除颤主要以双相切角指数(BiphasicTruncatedExponential,BTE)波形和双相方波形(RectilinearBiphasicWaveform,RBW)为代表。双向波的波形是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双相波除颤时,双相波除颤仪先后向心脏释放与方向相反的双向电脉冲。使用双向波的卓尔AED1996年Philips公司将BTE波形率先引入AED,即所谓低能量、阻抗补偿式技术;RBW则是由Zoll(卓尔)公司于1999年开发的。BTE波形和RBW在波形与原理上各有特色。03两者对比单相波需要选择的能量较大,除颤电流峰值较高,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较明显的损伤;另外,对经过人体阻抗的变化没有自动调节功能,特别是对高阻抗者除颤效果不佳。与单向波相比,双向波的电流峰值较低,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较轻;双向波还能能根据人体经胸阻抗的变化,通过某种方式给予补偿,尤其使高经阻抗者的除颤成功率得到保证。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配备的卓尔AEDRBW双向波则通过“数码电阻桥”技术,自动预先测量人体经胸阻抗,快速调节除颤仪内部的数控阻抗,使总阻抗(机内阻抗+经胸阻抗)保持不变,进而维持除颤电流的相对“恒定”。总的来说,单向波是一种单向从一个电流流到另一个电流的这么一种方式,是一种单向的行为,并不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而双向波改变一次方向,并不是一直按照一个方向来进行流动。因此双向波的除颤成功率是相对比较高。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肺复苏指南:过去10年研究显示,在心电复律和除颤时,双向波比单向波更有效,1次双向波电击的有效性比得上或优于3次单向波电击。来自院外和院内研究的资料显示,低能量双向波除颤,具有与单向波除颤相当的或更高的终止室颤成功率,而且损伤更小。
01
2022-06
AED除颤时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使用篇①)
AED作为“救命神器”在急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家对AED的了解不足,并且AED的低使用频率,造成大家在使用AED、维护保养方面有部分误区,为了避免大家在抢救需要除颤时手忙脚乱,我将分四期分别为大家讲解AED在使用时、维护时、发生故障时,该如何解决。使用篇①Q1、AED使用是否安全?是否会出现误电击的情况?A:AED是非常安全的医疗设备,当将AED电极片贴在患者相应位置时,AED会自动侦测患者心律,并给出建议电击或者不建议电击的提示,当设备提示不建议电击时,即使操作人员误触碰了放电按键,AED也不会对患者放电。Q2、AED是否会触电伤害到施救者?A:在使用AED的时候,AED会两次提示远离病人,第一次是分析心律的时候,第二次是设备充电之后。AED会对患者的特定区域放电,在特定区域内会有较大的电流通过,因此放电时要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即使是某些部位的接触并不一定会因为触电而带来较大的伤害。Q3、AED对儿童使用是否安全?A:体重在25kg以下儿童同样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因为儿童的阻抗和大人完全不同,因此请选择儿童模式。部分AED有儿童能量切换键,可通过一键切换的形式切换至儿童的能量模式;部分AED有儿童能量锁,可以解锁儿童能量模式;大部分AED需要通过更换儿童电极片的方式来操作实现儿童能量模式。(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品牌只标配一副成人电极片)如果没有儿童电极片,也没有能量切换键,可以暂时用成人电极片应急,但对患者心肌会有较大的损伤。Q4、使用AED除颤后,患者恢复反应和呼吸,是否要将AED电极片摘除?A:患者在进行除颤后极有可能恢复反应和呼吸,但患者的心脏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AED每2分钟左右会重新分析患者心律,并给出建议点击或者不建议电击的指示。在专业人员抵达现场之前,请不要擅自移除患者身上的电极片,不要擅自关闭AED电源。Q5、使用了AED,是否还需要心肺复苏?A:会有人误以为只要有了AED就万事大全了,其实不然。AED在院外心脏骤停的施救中,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不容忽视。没有AED仅有心肺复苏,患者被救治的概率很低,但仅有AED,没有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会影响救治效果,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延长患者室颤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最主要的是,患者未必一次除颤就可以恢复正常心律,因为AED和心肺复苏要交替进行,缺一不可。Q6、心肺复苏时,是否会压断患者肋骨?压断肋骨后是否还要继续?A:心腹复苏时因为需要较大力气才能达到按压质量,因此,压断肋骨的情况是会发生的。但是两弊相权取其轻,压断肋骨也要继续按压,否则患者就会死亡。同时,很多压断肋骨的情况出现是因为施救者按压的位置出现偏差,如果位置正确,会大大降低压断肋骨的情况出现。通常压断肋骨的行为只会造成外伤,并不会危及生命。
01
2022-06
校园为什么要配置AED?
  近日,发生在山西财经大学的学生猝死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进行校园急救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那么校园急救应该从哪个方面完善?  一、急救意识与急救能力,要提高在校师生的急救意识,发现意外学生要及时报告老师,同时要提升老师的应急救护水平。  二、CPR普及&AED全面配置,CPR(心肺复苏)作为最基础的急救方法应该普及,应该做到师生都能学会;而AED作为“救命神器”,配合CPR能够有效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    3月27日,山西财经大学通报一女学生在操场跑步突发心梗,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1年11月23日凌晨,34岁研究生倒在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自习室里再也没有起来。死亡证明书上写着“心源性猝死”。    以上事例,在患者倒地猝死的很大原因就是没有配备AED,如果有AED并且周围的人有较好的急救意识,或许能够挽回一条生命。  3月18日温州市一学生在操场晕倒并发生心脏骤停,老师迅速赶到现场对学生开展心肺复苏,同时进行AED除颤,最终该学生恢复自主心律,随后被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1月18日广东工业大学一名老师在操场晕倒,两位校医赶到立即对患者采取心肺复苏,并使用AED进行除颤,经施救后患者呼吸脉搏恢复。    2021年11月21日中山大学球场有人晕倒,校医赶到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进行两次除颤,随后患者开始出现自主呼吸和脉搏。    不仅仅是上面几个事例,还有大量的数据也证明了在急救室拥有AED能有更大的几率救活患者,因此在校园配置AED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国内校园配置AED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2021年5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办公室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等急救设备,同时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普及和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  2021年8月9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AED等急救设备,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  2021年8月10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学校2021年12月底前至少配置1台AED。  2021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150所学校将开展急救教育试点工作,鼓励逐步配备AED。  今年3月,佛山市教育局出台《佛山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行动方案》,要求应急救护培训实现教职工全覆盖和所有中小学至少配备1台AED。  而北京在今年1月21日就已实现AED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    四川某小学在对学生进行急救培训  此外AED进校园只是第一步,要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强化急救知识普及和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师生应急能力,守护校园安全。  AED不仅代表着急救设备,更意味着珍爱生命、救助他人的急救理念。每多一台AED,就多一份生存希望。
01
2022-06
又有校园猝死发生,遇到类似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01
2022-06
上海老人因哮喘离世,这个事件有哪些需要反省?
广东品瑞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
广审号:苏械广审(文)第280509-09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