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2-06
互联网+ 之后 AED+ 何时来?
01
2022-06
AED走进校园,全面配置AED在何时?
  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出台《佛山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全面增强学生“安全为本”的意识;实现教职工应急救护培训的全覆盖;同时要求所有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台AED。  校园全面配置AED是一个社会大趋势,从2021年5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起,就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等急救设备,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  在今年东莞市两会期间,东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副秘书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仰昆提交了《关于学校强制配置自动除颤仪的建议》,建议卫生及教育部门联合出台相关规定,对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强制配备AED。  陈仰昆表示:“对于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师生及工作人员心跳骤停事件,即使目击者能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但成功率远不如使用AED。同时校园内配备AED投入不大,但能为社会、学校及家庭增加一项安全保障,助力‘健康东莞’。”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我国对公共安全意识和需求的提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配置AED、加强应急救援培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据报道,截止2022年1月21日北京市大中小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共配有AED1900余台,已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从2021年8月北京教委发布《关于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的通知》以来,北京高校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实现AED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菲康LIFEPAK1000自动体外除颤器  总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安全教育也是一样的,所以学校配备AED不仅可以为在校师生安全增添一层保障,又可以提高学生公共安全意识,为普及公共安全教育奠定基础。  相信教育场所配置AED只是一个开始,在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将配置AED,并完善相关应急技能培训。
01
2022-06
AED将成佛山中小学校“标配”!所有学校至少配备1台AED
​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出台《佛山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旨在全面增强学生“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意识,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生存技能,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提高心理社会能力,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增强学生“安全为本”意识《方案》提出,为增强学生“安全为本”意识和能力,要立足日常生活情境,覆盖居家、校园及其他公共场所,关注网络空间,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危机事件,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危险预判、紧急避险、求生逃生等自救和他救技能,培养应急救护能力,提高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而言,要广泛开展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全国“爱眼日”“爱牙日”宣传等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安全日、全国交通安全日、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教育等校园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确保佛山市中小学每位学生至少上一节生命教育与急救教育专题教育课。应急救护培训实现教职工全覆盖《方案》指出,各中小学要组织急救教育与应急救护全员培训,确保佛山市每所中小学至少举办一场面向本校教职工的急救教育与应急救护培训,实现教职工培训全覆盖。为提升救护能力,各区、各学校要积极推进学校教师,特别是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进行救护员培训、考证,确保佛山市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教职工完成救护员培训、考证,全面提升学校急救与应急救护水平。佛山市各中小学校至少组织一场校园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全体师生安全应急疏散水平。所有中小学至少配备1台AED在急救设施设备配备上,要加大推进中小学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备。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市所有中小学至少配备1台AED,并对学校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进行AED使用培训,全面提升学校应急救护能力。《方案》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按规定设立生命教育专项经费,完善并落实生命教育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学校年度生命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学校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完善中小学AED配备,配备AED所需费用在学校年度经费中予以安排解决。生命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方案》特别强调,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要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与学生成长、发展、学习、交往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科学组织与编排,既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接受,又要方便教育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要注重有机融入学科,依据学科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选取生命教育相关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素材,有机整合融入学科教育,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生成性,提升教育实效性。【来源:佛山发布】​
01
2022-06
AED装上了,后续维护谁来管
  随着AED安装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管理AED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很多城市由红十字会或者卫健委牵头一次投放数百台到城市的各个公共场所、写字楼投放几十台到各个楼层,AED配套的电池电极片有没有过有效期、AED电池电力是否充足、AED是否处在正常待机状态。  这些都必须时刻处在受控状态,否则万一某台AED需要拿去救人,结果AED有故障不能用,那就白白贻误救人良好时,也就丧失了配备AED的意义。    那么上百台的AED如何管理?  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虽然浦东新区AED公共场所都有管理维护者,但这些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流动比较频繁,管理与维护只是其正常工作之外的额外任务,没有强制性要求和规定,因此一些公共场所的负责单位、管理者对于设置和管理维护AED缺乏主动性。    上海公共场所配置的菲康AED  大多数管理维护者表示,AED一旦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向厂商反馈,但供货商年度巡检次数最多4次,甚至有些场所供货商实地巡检次数更少。因此,靠人工每天巡检是不现实的,需要有一套智能的AED管理系统。  现在部分AED厂家都有各自配套的管理系统。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AED远程智能监管,实时监控感知AED状态,确保AED始终处于正常待机状态,维护期内实现随取随用;  AED取用,包括手机蓝牙打开箱体,微信小程序扫描二维码打开箱体(紧急状态);  通过箱体内置智能控制模块,实时监测AED设备进行综合管控,实时上传AED的实际状态,包括是否正常,是否处于维修状态(含电量报警、维修提示等);  通过内置智能控制模块,实时监测AED是否位移,是否被移动,AED箱体是否被打开使用;  多接口涵盖各个品牌AED,通过蓝牙、Wifi、4G接入,可以达到对不同品牌AED设备的兼容管理。  原有第一代外箱因技术限制不具备智能统筹管理,由于设备数量每年递增分布广泛,管理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每个季度需要通过人工巡检才能了解其是否正常运行。    AED智能化管控系统的应用,大大解决了传统AED设备位置孤立、实时状态未知、耗材更换未知、使用情况未知以及管理失控等诸多问题。  对在公共场所安装的AED设备及其配套箱体进行综合全面的管控,实现AED远程智能监管,实时监控感知AED状态,确保AED始终处于正常待机状态,维护期内实现随取随用。  通过AED地图精准定位便于广大市民紧急情况下查找取用,综合解决了传统AED设备位置不详、实时状态未知、耗材更换不及时、使用情况不知情、位置信息不明确、维护成本高以及防止盗窃等一系列管理问题。
01
2022-06
成本?性能?售后?AED到底要选哪一款?
    随着大家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家对急救也越来越重视。说到急救,那我们就离不开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主要是设计给普通人在公共场所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的急救利器。(不知道AED是什么的可以点这里哦!)那么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AED品牌和款式,我们要怎么选?  PART1  使用场景  PowerBeatX1  维伟思  选择AED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AED。例如幼儿园AED的配备和工厂AED的配备就有所不同,运用在婴幼儿上的需要特殊的儿童电极片;而在工厂部分有全金属的环境则不可以直接使用AED,很可能会导电,对抢救有影响,所以需要先做到场景的绝缘处理。  现在市场上的AED基本都会配备儿童电极片,方便对儿童进行急救,部分AED还能切换到儿童模式。像维伟思AED就配备了一键切换模式。  关于语言选择的问题,倒是不必担心,现在的AED基本上都配备了中英双语模式,适用人群更多。  PART2  关于成本  菲康    Lifepak1000  对于AED的选择而言,一是价格成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AED,进口AED普遍比国产AED的价格更高。  其次使用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因素。像AED这种使用率低的设备,其续航能力就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AED待机时间都能达到3-5年;同时还有AED必备的电极片,电极片的有效期通常是2-5年,因此选择待机更久的AED和有效期更久的电极片,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维护成本。  像卓尔的ZollAEDPlus、菲康的Lifepak1000、迈瑞的BeneheartC系列、维伟思的PowerBeat系列都是能达到5年续航的产品。  PART3  产品性能    BeneheartC  迈瑞  对于争分夺秒的施救现场而言,AED是否“快速”也非常重要。开机速度和分析速度代表着AED芯片的性能和运算能力。有部分AED采取的“预充电”模式,即开机即开始给电容充电,这样在提示建议电击时能保证最快时间完成充电。  像迈瑞的BeneheartC系列、菲康的Lifepak1000都能在7秒内完成充电。  AED的外观结构选用的材料为工程塑料,有些型号能达到IP55级别的防尘防水和1.5米的抗跌落,充分保障了AED的耐用程度。  此外AED还分为全自动与半自动两类,主要区别在于放电的步骤是否需要人为操作,放电需要人为操作的为全自动,不需要人为操作的则是半自动,如何选用则要根据AED的应用场景而决定。放置在公共场所的AED,更推荐使用半自动AED。  PART4  售后服务  卓尔    ZollAEDPlus  AED的售卖一般会配套AED的使用培训服务和售后服务,优秀的AED品牌供应商则有着完善的体系,从购买、使用到售后都有保障,让客户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选用AED时的一个重要标准。
01
2022-06
应急管理类的大学要来啦?
  全国政协委员刘春平表示,设立应急管理类大学是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增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理论引领和科技支撑能力,为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刘春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加之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但与之相匹配的应急管理领域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却十分突出。据《我国应急管理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应急管理系统人才缺口在40万人左右,工矿商贸行业应急管理人才缺口在200万左右,应急管理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缺口更大。并且,由于我国应急管理科学体系刚刚起步,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不论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还是在教育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不能适用我国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的需要。对此,刘春平认为,筹建应急管理类大学是破解我国应急管理人才短缺、科技支撑不强、装备不能自给等瓶颈的重要举措,亟需国家尽快批复成立应急管理类大学。  对此,刘春平吁请教育主管部门特事特办尽快设立应急管理类大学。一是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滞后,人才培养跟不上事业发展需求。现有学科还不能覆盖如防灾减灾科学、应急救援等重要领域。学科少成为制约应急管理高层次人才的瓶颈,亟需一所大学承担起引领学科发展的重任。二是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特殊的教育管理模式。这支专业队伍是党和人民的“守夜人”,是危机时刻的“逆行者”,需要具备“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特定素质。这是一般大学常规的、分散的专业教育不能够培养出来的,必须像军队和公安系统那样,建设专门的、高水平的行业性大学,有效对接应急管理各重点领域的需求,形成实战化、职业化、准军事化的特殊育人体系和育人环境。三是应急管理专业化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一线具有风险识别、处置决策、协同作战等一专多能应用性实战型人才,呼吁加快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的专门大学,抓紧培养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01
2022-06
AED除颤仪要这么用!
01
2022-06
柳州新增20台AED | 猝死年轻化,全国政协委员建议....
  广西柳州螺蛳粉要又新增投放20台AED,截止目前,柳州市分两批累计共投放35台AED。  根据计划,该批新增的20台AED将于本周全部投放完毕。而于去年3月投放的首批AED,投放近一年来,120急救指挥中心每天都会监控AED的使用、安全等实时情况,目前这15台AED还没有使用过。  中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5万,并且有87%的猝死发生在院外,院外救治的成功率仅有1%左右。  在今年两会期间健康领域话题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杨杰孚对于近年来年轻人猝死案例十分关注。接受采访时,杨杰孚说:“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是猝死的‘头号杀手’。90%的猝死都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而在发生机制中,约有90%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另外,他强调,目前中国的猝死正在年轻化。​  猝死是指发病一个小时内死亡,其中心脏骤停的前4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但由于87%的心脏骤停都发生在院外,第一目击者通常不是医生,而是家属、同事、陌生人,来不及将病人送到医院的情况下就要求就地抢救,进行有效除颤,当猝死发生在公共场所,就需要AED进行除颤。  “我们国家的很多大城市,在很多公共场所,包括机场、地铁、运动场馆等都已经配备了AED,但遗憾的是它的知晓率低,大家不知道AED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操作。”杨杰孚说。  事实上,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杨杰孚就曾在提案中强调大力推广AED。同时他强调,在立法层面,要建立健全法律保障,解决老百姓担忧的“施救会担责”问题。​  “对于心脏骤停,就算立刻抢救,死亡率也高达50%或以上,就算是医务工作者施救,死亡率也很高,何况是非医务工作者?”他表示,要有一个法律依据,让大家放心大胆实施救治,一旦不成功,也不会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杨杰孚强调,简单的心肺复苏、AED的使用应当普及到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家中的保姆,因为他们可能是患者发病时最先发现的人。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心脏功能较好,发病时如果能有一个正规的急救方案,尤其AED设备,救治成功率应该很高。所以AED的推广普及十分必要,同时要让普通民众会用、敢用。”他说。
01
2022-06
“AED”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AED”
.cs{width:80%;line-height:36px;font-size:16px;margin:0auto;}.csimg{margin:0auto;padding-top:10px;padding-bottom:10px;display:block;width:100%;}随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心源性猝死成了新闻热搜的“常客”,但大多数时候这些新闻都以遗憾收尾。常常会有人在评论中惋惜地表示:假如有AED,或许能救回来。那AED是什么?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是设计给普通人在公共场所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的急救利器。AED内置分析程序,可自动检测心跳骤停者的心率。如果是可除颤心律,AED会自动充电并实施电击,终止致死性心律,心脏有机会恢复正常跳动。(注:全自动AED是自动电击,半自动AED则需要手动按下电击按钮。)据统计,我国能抢救过来的心源性猝死患者不足1%,公共场所配备AED数量太少、百姓对AED的认识太少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今年过年期间某大厂25岁审核人员加班后猝死;去年11月河南一高三学生在跑操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死因就是心脏停搏。如果当时现场有AED,这些事情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美国研究数据显示,在四千名心源性猝死患者中,使用徒手心肺复苏救活的仅有9%;但在心肺复苏的同时接受AED除颤的,有高达38%的患者活了下来。这意味着,运用AED抢救,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能够成功抢救。心源性猝死需要及时救援,四分钟内救活几率较大,超过四分钟救活的概率渺茫。所以对于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运用AED急救,成功概率就能提升7%~10%,一分钟内进行急救,成功概率能达到90%。其实近几年,各个城市已经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开始配备AED。以深圳为例,截止至2021年12月27日统计,深圳已配备总计14158台AED。同时随着AED配置的越来越多,使用AED救治成功的案例也数不胜数。2021年11月27日,深圳地铁5号线一24岁乘客突然从座位上晕倒,地铁工作人员上前查看后发现杨先生已无呼吸心跳,随即进行心肺复苏。在停靠大学城站后,立即取来AED为乘客进行除颤。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再次使用AED进行除颤,时隔15分钟后,乘客恢复心跳,脱离生命危险。2021年12月29日,深圳地铁7号线一名男乘客突然晕倒在安检口处,地铁值班人员发现后第一时间进行施救,运用AED对晕倒乘客进行除颤,在进行两次除颤后,该乘客恢复意识,随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AED是迄今为止公认的院前防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曾表示:“在公共场所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让自动体外除颤器能像灭火器一样得到重视和广泛配置使用,让公众敢用、会用、善用AED,将极大提高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所以如果在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身边有一台可以使用的AED,效果肯定会不相同,我们也能因此挽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目前,我们国家的部分城市已经在公共场所逐步配备AED,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能看到AED像消防器具一样随处可见。
01
2022-06
大厂员工猝死,救命神器“AED”到底有多重要?
alt="">   2月21日晚上18点,吴同学走进公司的健身房,运动一小时后,吴同学感觉头晕,然后被送进了ICU,最终不幸离世。​   某大厂在回应中提到在吴同学出现身体不适之后,保安经理与在场另一位保安对吴同学实施CPR急救,但是最后在吴同学送至医院急救后仍然不幸离世。   在2月16日,上海某建筑设计公司96年出生的设计师赵同学也被曝在出租屋猝死。   猝死原因有很多,但有80%以上都是心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不一定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像心肌病、瓣膜病、电生理异常等等问题都可以导致猝死。   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在这之前必有一些症状体征,只不过没有引起重视。赵同学在生前曾自称:“天天熬夜,最近感觉离死亡很近”。   这些事件的发生也引发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和热议,因为很多时候,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健康的人身上。   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指出,中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了55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一人因此猝死。   面对这样的突发性疾病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   一般来说,猝死是指一小时内死亡,不过,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4分钟。在这个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有很大概率能救活患者,而超过十分钟后能抢救回来的患者少之又少。   由于我国8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心肺复苏是抢救患者最及时的方法,但由于心肺复苏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患者的救治效果较低。与之相比使用AED在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除颤,有74%的患者可以存活。   这意味着,如果心脏骤停患者倒地时,附近不幸没有配备AED,便错过了抢救生还的机会。   因此,影响心脏骤停生还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公共场所的急救设施,尤其是AED的布置和应用。   据统计,全国AED的配置率在0.4台/10万人左右,远低于100台/10万人的国际平均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张澍曾多次提案呼吁加强心脏急救的培训和AED的投放   如今,经过国家立法AED在全国的配置率也在逐渐升高,去年3月,广州大学城就新增配了65台AED使大学城的AED配置数量达到了96台,为防止心源性猝死多增加了一层保护。今年1月18日,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中心田径场,一名中年老师跑400米后,晕倒在地。在紧挨田径场的羽毛球馆内,有两名校医院医生正在参加比赛,医生赶到田径场后发现患者无呼吸脉搏,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并在附近取出AED对患者进行除颤,经施救后,患者恢复呼吸脉搏。   这也是继中山大学校园AED急救成功之后,广州校园AED第二次建功。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率先试点,在公园、商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部署AED,相信在不远的将来,AED能够覆盖我们每一个人。
广东品瑞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
广审号:苏械广审(文)第280509-09272号